第(2/3)页 弥生小姐委屈极了。 可她的性格不像小雪那么倔强,眼巴巴地看着儿子被坏女人拐跑了,也只能在原地暗暗抹泪。说起来,在她的身上,有一种真正的日本女子的女性之美。 橘清显老早就发现这一点了。 弥生小姐的美呢,是那种喜欢穿不便于步行的长大的丝绸衣饰,在昏暗的纸糊的居室里说着母音较多的缓慢话语,这是种相互调和,不可动摇的日本女性之美。 不是动态,而是静态; 不在于争论和表露,而在于苦涩、恼恨和哀怜无奈。 不管多么悲伤和心酸的事,也绝对不会像律师的台词一般,大声为自己加以争辩。 遇到烦心事了,弥生小姐只会躲在昏黄的灯影下,口中吟着“如今想起半七君”之类哀伤的诗词,蜷曲着自己没力的身子,默然沉郁,日渐消瘦。 这种日本女子之美,其实和中国宋朝以后对女性之美最推崇的部分如出一辙。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天然朴素的女子是最美的。 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的就是长着一张清纯脸,没有过多打扮的女人才是美丽的。而且那会的女子,多要从事生产劳动,否则再美都不会被世人所称赞,诗经和乐府诗歌里,都有不少赞颂劳动女子之美的作品。 到了秦汉时代,人们认为能歌善舞,端庄柔媚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审美的变革,和时代背景是离不开的。 先秦时代生产力不高,所以女子要从事生产,否则会招来厌恶;而到了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有所提高的秦汉时代,对于美女的标准,多了些才艺上要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女子的才气要求更盛。 那个年代,佛教玄学横行,建安文学璀璨鼎盛;生在这个时代美女不但要有姿色,还要有才气,有气质才行,不然就只是一副无趣的皮囊。 隋唐盛世的年代,生活水平相对富足,女性便以丰腴为美。 比如说杨贵妃吧,就是微胖中的天花板,身材丰腴肥美,面颊丰满圆润…… 然而,相较于前朝各种充满活力的不同风格的审美,古代中国对于女性之美的标准,从宋元时代开始断崖式的下跌。 简单点说就是,理学兴盛和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社会变化,使得审美倒退,女性被严重地束缚了起来。 宋朝开始出现女子以纤弱为美的论调,并且已经开始缠足,就连苏轼辛弃疾等大文人都对这种畸形的审美趋之若鹜。 宋朝唯一还能称赞的地方,就是好歹还认为女子要有才有德才美。 而到了明清时代,女子的才学就不再被人所重视了,“无才便是德”更是被绝大部分人曲解和推广,成为了一种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压迫。 贞洁牌坊要大,三寸金莲要小; 有了这两点,然后才开始看你的高矮肥瘦,看你的五官样貌,不得不说这是对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 在宋朝之后的中国审美观里,女子就该受了委屈也不能说出来,只能暗自垂泪感怀悲伤,偏偏人们还称赞这种的“烦愁海棠雨,幽怨柳条风”的风情。 在文人们看来,淡泊、可怜和纤弱以及思想虚幻莫非是一种诗趣不成? 橘清显研究东方美学的时候,曾经深入研究过这些理论。 回到日本这边,在德川幕府时代,以父系家长专制为特征的封建家族制度达到最鼎盛的时期,“男尊女卑”是这套家族制度的重要基础。 幕府甚至有法律明文规定,武士家生了男孩定要报告,生了女孩则无须报告。 女子没有继承权,甚至连个人都算不上…… 不过大哥也别笑二弟,东亚三兄弟都一个屌样。 日本这套理论基础,就是从中国传输过来的经过宋明理学家“改良”过的孔孟儒家女性观。 “清少爷?” “诶?” 橘清显回过神来。 ……弥生小姐刚才那柔弱幽怨风情太楚楚可怜,一不小心就走神了。 “葵姨有什么事吗?”他朝管家问道。 “少爷不需要葵姨为您服务一次再回去吗?”织作葵那琉璃般的猫儿瞳孔,静静看着少爷。 服务? 橘清显下意识往屋内看了眼。 想啊,当然想……但要真给你服务了,弥生小姐今晚不得哭死啊。 “天色晚了,葵姨早点回去休息吧。”橘清显摆摆手。 织作葵紧紧望着少爷的脸。 即使年纪尚小,但少爷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已经可以给人小男子汉的感觉了。 “少爷。” “什么?” “您呀,太坏了……” “啊……” 橘清显心想,老子很纯洁啊。 织作葵慢慢弯下腰,小手把发丝挑到耳后,饱满的红唇轻轻地吻了吻橘清显的脸颊。 “少爷……”她在橘清显耳边呵着气,“您撒起谎来这么熟练,会不会以后把葵姨骗得团团转呢?” 橘清显揉了揉脸颊,哼道:“你可别在我脸上留下神痕迹。” 听了这话,织作葵再次靠过来,淡淡地在他耳边说道:“您现在脸上没有唇印,需要葵姨帮您印上去吗?” 橘清显稍稍侧头。 户外只能听到夜风卷起落叶的响动,芬芳庄严的黑暗中,管家冷艳端庄的红唇浮现在眼前。 这一幕具有无比强大的诱惑力,橘清显心头一热,鬼迷心窍之下,居然吻了吻她的嘴唇。 轻触既分,触电般缩了回来。 “少爷……” 织作葵抿了抿嘴唇。 她那红唇本就饱满,如今抿了抿,更是显得娇嫩水润,质感堪比果冻。 “您把葵姨的口红吃下去了。”织作葵淡淡地和他说道。 “是吗?” 橘清显咂咂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