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十朝元老,锦绣文章-《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刚好朱秀可以借助中书舍人的职务便利,协调各部使司,出一期最新的朝廷邸报,专门刊载这篇文章,再好好宣传一下河东战果,叫各地藩镇州县都能知道,大周在河东如何显威。

    冯家族亲有此反应也正常,没有冯道,冯家在朝堂根本难以立足。

    至于朱秀自己,在这篇文章里只有一个显眼之处,就是他献计在江猪岭和雕黄岭设伏,当然,特别点名,伏击之计起作用,关键还是天子英果。

    冯道黑气满布的眼睛突然迸发出些许光亮,挣扎着伸手朝朱秀示意。

    柴荣笑着点头。

    更有好事者在各大瓦肆,排出大周武将名列图,比较各位将领的武艺和韬略,排出个高低强弱。

    虽然没有指明一统河山的将会是哪方势力,但文章里外把大周和柴荣吹嘘到一个无人企及的高度,暗示意味已经相当明显了。

    如今冯家的顶梁支柱命在旦夕,他们当然紧张,没了朝中助力,今后他们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就难了。

    朱秀在榻边坐下,轻轻握住冯道颤抖枯瘦的手,低声道:“老太公,是我,有什么话您只管吩咐!”

    冯平抹抹泪,拱手泣道:“父亲嘱托,孩儿铭刻在心,莫不敢忘!”

    “.父亲!”

    ~~~

    坤宁殿内,朱秀携符金环到来时,柴荣正怀抱幼子逗乐,笑声响彻大殿。

    很快,太师府内响起一片哀嚎声

    大周显德元年七月初,太师、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杞国公冯道病故。

    符金盏坐在一旁,亲手为孩子缝制小衣,不时朝父子两个望去,满眼温柔浓情。

    等他们走后,卧房门闭拢,冯平跪在榻前,泣声道:“父亲还有什么话要嘱托,孩儿恭听!”

    冯道呼吸急促,几次深呼吸好像用尽力气,半张嘴巴,面色如土。

    朱秀也心里一沉,冯道这副模样,明显是回光返照之象。

    冯道嘶哑道:“看在老夫和婵儿的情分上,冯家,能帮的就帮,帮不了也不必强求.”

    柴荣也乐见其成,允许朱秀放手去做。

    喘了几口气,冯道又沙哑道:“待日后,如若朝廷有剧变,方可取出锦囊,依照老夫所留遗言办理若十年之后,朝廷安稳,天下太平,你当焚烧锦囊,不得拆开查看!”

    朱秀笑了笑,没有接话。

    柴荣略作思索,笑道:“就写两篇,一篇叫《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篇叫《平边策》!”

    当年耶律德光南下灭晋,在河北中原造的孽,百姓们都还记得清楚。

    与此相对照的,就是大周天子如何英明神武,李重进、张永德、史彦超、白重赞、王彦超、韩通、向训、石守信、马仁瑀、赵匡胤这些将领如何英勇杀敌。

    总结下来就是,大周之所以没能灭亡北汉,一是天时不利,补给受阻,二是河东凋敝百姓疾苦,天子怜惜,不忍心再让百姓受战乱之苦,最终下诏撤军。

    这场以刘崇和契丹人勾结主动挑起的大战,最终以周军辉煌大胜退兵而告终。

    冯道躺在榻上,瘦得皮包骨头,雪白的须发也掉得不剩几根,像是一棵断绝生机的枯木,已到了濒死之际。

    冯道又挣扎着紧握冯青婵的手,颤抖着亲自交到朱秀手中:“好好.待婵儿!”

    这种宣扬功德的事情,按照柴荣的性情,原本是不屑加以利用的。

    “哦?”朱秀诧异一愣,旋即忍不住抚掌而笑:

    不过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朱秀这篇文章一出,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反响热烈,军心民意对朝廷的支持达到新高度。

    冯道睁开眼皮,又缓缓阖上,喃喃道:“老夫再无忧矣”

    朱秀咧嘴一笑,旋即正色道:“陛下皇后此言差矣!《论语八佾》有言‘礼不可废’,此乃朝廷纲纪”

    冯道深深凹陷的眼窝缓缓转动了下,勉强睁开眼缝,喉咙里艰难地发出一声沙哑声音:“好~好~”

    这种刻到骨子里的深仇大恨,恐怕是难以忘怀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