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552章 喜忧参半,南唐反扑 淝水北大营。 大周皇帝御营所在。 赵匡胤从涡口大胜而回,柴荣大喜,正召集众将官召开表扬大会,同时商讨下一步进军方向。 席间,滁州捷报传来,一场比涡口更大的胜利,使得柴荣和一众将官大受振奋。 “哈哈~朱秀不负朕望,只凭一万兵马就连克清流关、滁州城,连斩皇甫晖、姚凤两大唐军主将,彻底摧毁唐军在滁州的一切防务!” 柴荣逐字逐句看完报捷书,狠狠一掌击打在案,纵声大笑。 御帐之内的一众将官无不惊奇欣喜,相互催促传阅报捷书,都想知道朱秀是怎么只用一万兵马就打下滁州。 皇甫晖、姚凤号称十五万大军驻守滁州,刨除水分,怎么算也有三四万可战之兵。 敌人数倍于己,朱秀是怎么做到接连攻关破城的? 在座的不论文武都是知兵之臣,看过报捷书后,相互低声议论一番,只要稍稍熟悉滁州和清流关地势,就知道朱秀这一连串的奇袭计划有多么精妙和有效。 毕竟淮南战事是柴荣一手筹划,出兵前就明确目标,不夺下淮南十四州绝不罢休。 符金盏躺在病榻之上,劝他以军国大事为重,柴荣这才决定亲自到淮南督战。 不管他表现得多么出色,和朱秀比起来都稍显黯然。 这或许就是上天的予夺之道。 曹翰见他怔神,轻轻唤了声:“陛下?” 所以,李谷只是运气有些不好,而不是他的能力或者决策出现失误。 李璟冷冷道:“徐铉,你和朱秀相识已久,平时又喜好研究北朝军务民政,时常上书称赞北朝军改、施政举措,建议我朝效仿,你来说说,如今淮南局面,我朝该如何应对?” 就连清流关那等天下有名的雄关,也被他不费吹灰之力夺下。 整个淮南战局,也随着滁州大捷,胜利的天平彻底倒向大周一方。 柴荣独自在御帐内静坐,过了会,曹翰轻步入帐。 柴荣忧心如焚,本想守在皇后身边亲自照看,可寿春久攻不下,也让他心中焦急。 李谷虽然被免除了行营前军统帅职务,做了个有名无实的副帅,但他心里一点不后悔。 “陛下,开封急报。”曹翰躬身奉上一道密报。 柴荣点点头,拿过密报撕毁火漆取出信笺来看。 反观朱秀,少年时就曾执掌泾州彰义军军务,历任虎翼军都指挥使、镇淮军节度使,有过组建禁军、藩镇军的丰富经验,又亲自主持过禁军大改,这次淮南大战,更是以一万兵马就顺利夺下号称十五万唐军驻守的滁州。 李璟既想保住东宫,又不希望东宫势大威胁皇权。 此话一出,满殿哗然,各种议论声不绝。 卫王符彦卿请旨回京探视。 “臣明白了。”曹翰看了眼神情憔悴悲恸的皇帝,心里也禁不住叹息一声。 站在重臣之后的李从嘉朝他投来担忧目光。 徐铉站定,躬身拱手道:“启奏陛下,臣认为,为今之计,当及早与周主议和。” 稍作沉吟,柴荣道:“李重进、李谷继续坐镇寿州,围困寿春城,不可松懈,争取早日给朕拔下这颗钉子! 命司超屯兵霍山,防备唐军从舒州北上救援寿春。 久而久之,李璟也不再喜欢这个鼎鼎有名的大才子,找了个借口,将徐铉贬为翰林学士,疏远于朝堂中枢。 李璟越想越气,又怒瞪几眼站在陛阶一侧,低头不说话的李弘冀。 众臣纷纷朝后看去,从中让出一条道。 赵匡胤也想独自领军作战,可他知道,单凭一次涡口大捷,不足以让柴荣和众将官信服他。 赵匡胤有些失神。 李璟恼怒道:“朕之前就派李德明前往寿春面见周主,愿以江南财帛平息干戈,可周主觊觎我淮南土地,不肯罢兵! 如今周军接连取得大胜,淮南已被周军占去四州,此时议和,周主必定趁机勒索,绝对不可!” 有咒骂者,有赞同者,争执不休。 又商讨片刻,众将官散去。 晋王李景遂、齐王李景达也站出来附和。 御帐内气氛高涨热切,无人注意到赵匡胤异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