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喜忧参半,南唐反扑-《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如今二将兵败身死,滁州失陷,李璟自然把罪过算在宋齐丘头上。

    当时刘彦贞率领唐军来救寿春,周军兵力不占优,援军也未赶到,只有退兵回淮河北岸一条路可以选。

    皇甫晖和姚凤,正是经由宋齐丘极力举荐,才被李璟寄予众望,率领大军去驻守滁州的。

    ~~~~

    江宁,兴唐宫,景兴殿。

    柴荣犹豫了好一阵子,长叹口气:“你暗中准备,切莫声张,等拿下濠州再说!”

    众人心里都知道,当年查文徽和太子李弘冀追杀朱秀,背后就有李璟默许。

    李璟气得声音都在发颤:“即刻把皇甫晖姚凤二人家眷拿下,斩首示众!以赎.以赎二人丢关失城之过!咳咳咳~~”

    每次有这些闲言碎语,就弄得李弘冀风声鹤唳,长久憋屈在心,让他的神志都有些混乱不清。

    若非当年他办事不利,让朱秀逃回淮北,如今又怎会让敌人有机会领军南下报仇。

    在他看来,父皇为了平衡东宫和晋王、齐王势力,在两边暧昧不定的态度,才是这些年来东宫不得安宁的根源。

    宋齐丘喝道:“荒谬!此时议和,周主定会狮子大开口,向我朝索要淮南诸州,难不成要割地求和?

    朱秀出逃之后,徐铉受到牵连,宋齐丘和李弘冀指责他和朱秀交情深厚,对南唐朝廷不忠。

    武德司急报,皇后符金盏,病情加重,御医束手无策。

    众将士为之一凛,挺直腰板聆听皇帝接下来的作战安排。

    李璟太过激动,咳得上气不接下气。

    李璟双手拿着前线军报,一目十行扫过,血丝满布的双眸涌现惊怒之色,浑身止不住发抖。

    和淝水北岸周军大营士气高昂的场面相比,南唐朝廷上下可谓愁云惨淡。

    那家伙似乎天生就是主角,身上光芒万丈,只要在他身边,都会被他的光芒所掩盖。

    徐铉抬眼朝前望来,目光平静,微微鞠礼后上前来。

    众将官肃然领命。

    所以,根本不存在李璟放朱秀回北朝这一说法。

    李从嘉长大成人,身材一如少年时敦实,喜欢诗书乐理更甚于朝政,也让他的气质更加温文儒雅。

    “皇甫晖、姚凤!庸才误国!气煞朕也!”

    他的任务是抢在唐军有所反应之前,在淮河之上顺利搭建浮桥,确保浮桥安全,为后续大部队到来做好准备。

    徐铉此话,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璟狠狠地把军报摔下陛阶,一张白胖略显气血不足的脸充斥愠怒。

    柴荣抵达寿州后,每逢重大军事决议,都会跟李谷商量,征求他的意见。

    “皇后.”柴荣攥紧信纸,双眸泛红。

    也就说明,在柴荣心目中,对李谷的宠信和重视其实分毫未减。

    李从嘉已年满十九岁,年初时,李璟做主,让他迎娶宰相、中书侍郎冯延鲁的孙女为妻,又让他遥领镇海节度使,挂吏部侍郎职衔在六部锻炼。

    这些年他和两个皇叔,李景遂、李景达明争暗斗,搞得李璟也是心烦不已,对他的宠信不在,甚至已有另立储君的念头。

    毕竟涂山只是唐军一处据点,滁州却是整个淮南的战略重心,分量不亚于寿州。

    大周军方年轻一代里,李重进、朱秀、张永德三人最为耀眼,其次才是韩通、韩令坤、赵匡胤等人。

    李璟也注意到这些,开始对这个之前不怎么起眼的小六子多了几分重视。

    待来日,我军重整旗鼓,挥师北伐,未尝没有重夺淮南的希望!”

    徐铉叹息一声:“周军兵锋难挡,再打下去,我朝也难以占优,只会白白损兵折将,应当想尽办法及早罢兵言和,争取喘息机会。

    李重进酸溜溜地道:“这小子率一万兵马就轻取滁州,皇甫晖、姚凤两个家伙还真是没用,接连上了朱小子的奸计!

    咱们几万兵马十几万民夫,围着寿春城打了几个月,愣是没把这颗钉子拔下来。”

    柴荣笑道:“拿下滁州,淮南沿线,只剩寿春、濠州、楚州还有唐军顽抗势力。朕决定不日启程赶赴濠州,亲自督战,争取在五月底前拿下濠州全境,然后顺势继续向淮南腹地进兵。”

    李璟眼睛一亮,宋齐丘说的法子正合他心意。

    当下,李璟让宋齐丘详细说说计划该如何施行,诸多朝臣也赞同此议。

    徐铉望着这副乱哄哄的场面,心中叹息一声,默默退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