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进军手工艺事业-《开局全族逃荒,我叼奶瓶当锦鲤》


    第(2/3)页

    村长拿过竹篓子,看了会,又提了提,“编的挺密啊,就是这手艺有点生疏,这不就是个篓子吗?”

    安老二又递给他一个柳条篓子,这下子村长明白了,“嗯,不错,比柳条的篮子轻多了,韧性也好了。”

    “村长叔,我想在村里找两个编织手艺好的,席子和框子这些。我们发现,用竹子编的,不但轻,而且韧性好,编织造型也多样。你看看这个柳条编的,太重了。

    即使用木头做的也很重啊,还特别容易坏。想着能不能多编些东西,拿去镇上看看,有没有市场。要是有市场,咱们村里人闲着的时候编点东西,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村长点点头,感觉这事情靠谱,靠手艺挣点钱,踏实。以前在秀山村,村里也有人编些柳条框子之类的去集市上卖。

    只要有益于村子建设的事情,村长还是愿意做的,亲自带两人去村子找之前编东西手艺最好的两个老头,老太。

    编织这个技艺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一直重复做一样事情。

    找好人,就直接让下午去老安家统一干活,这前期事情,都需要沟通清楚了。

    特别是想要编织的规格,尺寸,和用竹篾子的尺寸。

    安老二特地跑了趟镇上,买了一些木工坊的日常用品,带回来参考。

    安老头带着村里的老安家一个长辈,比安老头还高一辈安老叔,另一个是刘姓族老的婆子杨婆子。要求是安老二和安宁宁提出,编织工艺跟方案是三个老人一起讨论。

    编织的原理其实都差不多,几个人讨论下,就开始忙碌起来。

    安宁宁第一批样品,要了不同尺寸的几种篮子,包括竹编的篓子,还有造型简单的花瓶之类。

    安老二在县城里转悠了几次,回来跟安宁商量:“宁宝啊,你说我们直接供货给像木工坊这样的商家,然后让他们卖给全国各地不行吗?

    靠我们自己,感觉县城的市场有限啊,这竹制品也不是一次性的,我看着挺耐用的,买了一次基本上能用好多年。”

    安老二感觉他们只要负责生产编织,然后卖给一些商行,这样比较简单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