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时候的茶也叫团茶,将茶做成茶饼,每次喝茶的时候,将茶橇起一块,放在容器中捣成粉末,加水煮的同时还会放葱、姜、桔子等调味品。所以当时的人们称其为“喝汤”,后改为“喝茶”。 去之前,安宁宁跟安老二沟通过,改革茶苗种植技术,和做茶技术,她知道有一种制茶技艺比团茶更先进,更能体现茶本身的味道。 所以去之前,让安老二挑选的茶叶,是不需要放调料,喝一些清茶去选取。 确实安老二也按照小侄女说的去选种,绕了一大圈,最后在祁门那边选了祁门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向上斜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起,叶色绿,富光泽,叶质柔软。 感觉跟安宁宁描述的想要的类似比较符合,而且这种不像是普通茶树,能长很高,本身就是灌木型,长不高。 祁门也有不少茶园,索性距离也不是很远,走之前村长给了一些银子给安老二,让他看着买合适的,回来看看,这个不能马虎,宁愿晚一年耕种。 他们一路上走,一路上买,最后买了不少祁门种。把现有的茶种都买了,每年三月份的时候直接运送到秀山村。 事情办完了,年前急着赶回来,哪知道几乎快到家门口出事情了。 祁门县有个偏远的茶园,听说那边产茶很特别,众人想想,还是去最后一站取取经。那边距离秀山村大概一天路程,众人觉得除夕之前能赶回去就可以了,时间上还有富足。 哪知道在最后一站出问题了,沈家茶园的茶确实不错,那边有泉水,浇灌的都是山泉水,产出的茶就特别好。沈当家的有家传的制茶工艺,制作方式也特别,产出的茶跟市面上不一样。 特别受当地人的拥护,但是有些是独门秘方,他们也不好打听,安老二倒是对茶园的管理方式特别感兴趣,就在沈当家的热情邀请下,多留了一晚上。 哪知道,他们只是多留了一天,恰逢那天夜晚,沈当家家里的十几口人都被灭了。 安老二和村里人,住在茶园里,制茶师傅每年制茶时候睡的临时地方。因为沈家全家有待嫁的女眷,为了避险,他们就住在山上的茶园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