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海川开发区-《回档1986》
第(2/3)页
当然郝刚和樊义山不会把人拉到海川来就是读读书、唱唱歌的,海川有武城没有的优势:开发区。33
海川开发区终于正式批了下来,这下子樊义山和郝刚前面搞的那些项目总算有了名分,要不然总有未婚先孕的感觉。
开发区负责人由吴以仁兼任,常委兼任开发区主要领导,算是非常重视了。
批文下来后,开发区的建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提速,目前正在建设甚至投产的企业已经能入眼了。
樊义山陪着老罗走在开发区笔直平坦的林荫道上,指指点点地向他介绍开发区的规划和布局,以及目前进驻的企业。
老罗其实不愿意听这些,这东西和他无关,名义上他是联盟的团长,但实际上更是士林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屁股坐在哪边还说不清呢。
要不是海川的发展关系到士林集团的根基是否稳固,他才不硬着头皮听樊义山兴致勃勃的讲解呢,郝刚说的不比他说的好听啊。
前面有樊义山出面,吴以仁倒也落得清闲,他拉着郝刚走在一边,好不容易逮着郝刚,哪能不挖下点油水。
现在海川上下都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抱有极大的热情,那句“摸着石头过河”一直都是鼓励海川人往前狂奔的信心。
只有吴以仁还有一丝清明,他唱反调是唱惯了的,他认为海川人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郝刚不是,郝刚是踩着石头过河。
一个是有目的,一个是盲目的,眼界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吴以仁说不清,有些人的天赋就是不讲理的。
郝刚很希望海川能多几个吴以仁这样的人,虽然一团和气的领导班子很让人喜欢,但有不同声音可能更有利于海川的发展。
这一年多来,不管是樊义山还是钱士元都提到过吴以仁,有时候对吴以仁也是口诛笔伐,但郝刚知道,吴以仁才是海川班子里最清醒的人。
不管是企业承包和改制过程中提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是职工权益问题,吴以仁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和稳妥。
高歌猛进固然好,但步步为营也不是错。
所以郝刚愿意和吴以仁多说几句。
“开发区的意义在于承担一个城市发展工业的功能,是海川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区的职能更偏向于生活、居住、办公等,城区内工业项目必须外迁,经济开发区是重要载体。”
“开发区的发展,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在区域中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