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城-《武情戏洛书》


    第(2/3)页

    “至圣先皇时所流传下的奇书,各在不同方面登峰造极,洛书译本作为天机九书之首,我自然知道……”洛棠风答道。

    “话虽如此,你可知这所谓九书,其实原先不过只有八本?”

    “此话又怎讲?”

    “不知道?”王迟道,“也难怪,毕竟洛家也是朝廷门下,倒不用像我们这般躲逃……呵……”

    “还望明晰……”

    “哼,也罢……顺时度世罢了,也怪不了你们……”王迟道,“追根溯源,也得从至圣先皇那代说起……”

    王迟顿了顿,眼中闪出一道寒光。

    “秦末大乱,生民涂炭。扶苏公子皇位被夺,为绝后患,胡亥依从奸臣赵高之言将其连同蒙恬将军赐死。幸而早先时分君房方士预料扶苏公子有此大劫,告知来到这里的方法,几番周折,终于率领民众来到此地。为首的除了扶苏,蒙恬,便是八族之后,也就是‘天机八书’的传人。自后,陈胜吴广兄弟起义,让时局大乱之际的大部分百姓得以来此地。”

    “扶苏本意是想安养生息,让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那样的觉悟。这所谓的天下大同并未持续多久,不到十年,狼烟又在这片净土燃起。为了天下苍生,扶苏背离了自己永不为政的誓言,得益于旧部蒙恬之属,很快平息了大乱。所谓大同也不过是圣贤的一厢情愿,天下太平,当以明政相依,扶苏便建立起‘中州’,以稳天下大局。”

    “扶苏公子严明赏罚,也是民心所向,中州日益强盛。倒也算是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民康物阜之夙愿。然而,所谓太平盛世,也只存于扶苏在世时。扶苏死后,朝廷旧臣为了维护自己家室昌盛,并未遵嘱扶苏之遗愿设立贤德之人为圣上,同时又为了稳固局面,将扶苏最小的儿子立上皇位以供驱使。虽说扶苏留有后手,但未也能如愿,甚至蒙氏一族也受牵连,被发配调往边疆,家道中落。”

    “但这些皆是朝廷纷争之事,又与我江湖人士何干?”洛棠风问道。

    “八族之人皆为正派大家,心念扶苏公子之旧恩,如此自然不可坐视不管。却不曾想,朝廷早已动手,甚至不惜借助奸恶门派之力,使得八族元气大伤,自此,追杀连座持续十余年,死伤无数!一族彻底被灭,一族改氏南迁,其余六族族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幸而大乱不久便因朝廷内党纷争而结束,这段历史也被朝廷雪藏。但至此‘天机八书’传人便势单,不久江湖又争乱四起,为保证传承,秦氏,洛氏,欧氏便从此依附于朝廷……”

    洛棠风深吸一口气,若有所思,又继续问道:“那何为‘天机九书’?”

    “当年正值大乱,一位通典司(桃花源中官名,为上四司,主掌史料记录,即史官)为了正史之无伪,冒死写下《中州通鉴》以披露中州罪行,托人带出,下落不明,随后他慷慨赴死。因为据传言,此书不仅记载了中州行为之不耻,更记录了一个有关八族与扶苏的重要秘密。此后,它便与那八书并称‘天机九书’。”

    阳光穿透雾霭,更显一层朦胧,似是在掩藏底下的荒凉。马蹄旁的鲜花娇艳欲滴,恍若鲜血在水面上绽开,漾波起澜,顺势而开。那久远的历史身披金甲走来,虎虎生风,其金甲之下,却是污秽的血迹。

    “这些毕竟是我王家口口相传,或有出入,但大致不差。”王迟道,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洛棠风,“同为八族之后,你尚且有亲友可惦记,而我却恐怕已是孤身一人,不可笑么?”

    不待洛棠风回答,王迟便肆意大笑,却似是笑中带泪:“你遭追杀尚有君子之清誉!而我?始乱恶子,天诛地灭!同为冤脏,如此,难道不可笑吗?”

    “不可笑……”洛棠风道,“纵然万劫不复,纵然披尽骂名,你即是你,我即是我,轰轰烈烈,磊落一生,至死,能问心无愧,放歌而去,这又怎是可笑?”

    “可笑的不是天灾人祸,而是陶醉于伤痛的人……”洛棠风道,目光正视着前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