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嫉妒可鞭策人心-《琉璃花月琉璃盏》


    第(2/3)页

    冬日的乐阳城,黑夜来的总是比其它三季要快,此时刚过了酉时,外面已经是漆黑一片、滴水成冰了。

    而原本热闹的堂下,也因为黑夜的提前来临,众儒生早早的便裹紧衣袍,寒暄一番之后,各自告辞离去了。

    此时的博古楼,一片冷淡,似乎恢复到了蔺凌刚来的时候,那种宁静的感觉了,而在这种冷到彻骨的天气里,别说博古楼,乃至整条庆闻街上,竟连一声狗叫都听不到。

    若不是隔三差五的会有差人打更的声音传来,蔺凌真要以为,整个乐阳城都是一座死城了。

    不过相比于庆闻街上的其它旅舍来说,博古楼上尚有两盏清冷的烛光,透过层层窗纸的阻碍,在黑夜中犹如一线天灯一般,为时不时会经过博古楼的打更人的心中,带来了些许的温暖。

    而这两盏烛光,正是从蔺凌与郭权的厢房中透出来的,不用猜也知道,两人肯定是在挑灯夜读。

    只不过郭权是真的夜读,而蔺凌相对来说轻松不少,因为他的本意不是高官厚禄,对于他来说,只要进的太华司就行了。

    其实不是蔺凌没有上进心,而是其老娘在世的时候,早早的便为儿时的蔺凌定下了一条明确的求学路线,而这太华司,正是路线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现在虽说老娘已经去世多年,可蔺凌却是孝子,心中也一直谨记着老娘临终前的嘱托,所以在蔺凌看来,现在入世还不是时候。

    太学,就好似我们后世的清华北大,不过两相比较下来,或许古时候的太学,要比后世的大学更加的文风鼎盛。

    因为后世的大学很多,往往一个省就有很多高等学府,而反观古时,太学却只有一个,那是一个真正的聚天下英才居一院的地方,甚至于朝中许多重臣,全部出身于太学。

    所以太学既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又是一个家国的文化精髓所在;如果把新朝比作一个巨人的话,那这太学便是巨人的脑部神经。

    从而可想而知,太学对于每个儒生来说,其意义确实比高官厚禄更加的诱人,天下士子须知,若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唯有步入太学,才是凿凿正道。

    而此刻的蔺凌,正端坐在大堂上借着一缕残烛,津津有味的捧读着他那本韩熙公战策,虽然蔺凌已经将其倒背如流,可每当翻看之时,还是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这时,一旁的杨振听着外面的更声传来,立刻起身拿起一件裘衣,走到蔺凌身边先为其轻轻的披上,这才开口催促道:“公子,已经戌时了,您该歇息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