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另辟蹊径-《中华女子银行》
第(2/3)页
“这自然啦!”陈大菊对于李德全简直有些狂热,一听见名字就兴奋地站了起来,“民国四年,袁世凯签下二十一条,当时我也去了中央公园的。我记得李女士是你们学校的学生会会长,我亲耳听见她说……”话说半句又停住,似乎又要试验宋玉芳的意思。
“说我们四万万人一人一口唾沫,还能把日本兵淹死的。”宋玉芳笑道,“可是,这样的话早就流传得很广了,并不能证明我的身份。倒不如让我唱一遍校歌,这才可信呀。”
“唔,这样说来……”这下,陈大菊果然毫不疑心了,显得很不好意思,“嗨,话得有头有尾,我才好信呐!不过,宋小姐说的这些话,我也明白了,少一张嘴少一点儿风险。幸好我也没有把事情打算得太绝,因为宋小姐不让说衣裳是交换的,四菊问家兄要这棉衣时,家兄还有些舍不得。是我说私塾的门窗实在太漏风,我想拿块像样的布去糊上。”
宋玉芳欠了欠身,道:“真是多谢了。”
陈大菊回了个礼,放心地冲陈四菊笑笑,便向宋玉芳告辞了:“那就不打扰了,年底要结的账太多,我不能在外逗留。”
“陈大姑娘!”宋玉芳忙叫住她,打开包,掏出一样东西递上前去,“这本书送你,我想你会喜欢的。”
“这……”陈大菊望了封皮一眼,态度有些犹豫。
宋玉芳笑道:“是我一个订好的女友抄给我的,平日没什么事,我也常常誊写。一点儿小心意,对于同道中人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可对于反对者而言,垫桌角还嫌不够厚呢。”
陈大菊接过来翻了一页,便点着头道:“好,我会仔细看的。”
“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宋玉芳搓了搓手,似乎有害怕被同事们听见的样子,“能否借一步说话?”
见她二人谈得很不错,陈四菊就下楼干活去了。
宋玉芳也便邀请陈大菊到户外走走,然后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是这样,我们一行人到这里落脚,是为了实地考察银行业参与农业扶持的问题而来。前几天,我尝试过去敲老乡的门,同时也感受到了,把经济术语翻成白话的困难程度。所以,我想到了你。”
陈大菊点头问道:“你是希望我陪你去做调查?”
宋玉芳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我有个更方便的主意。能不能给你们私塾,甚至是这一片所有念书的地儿,都通个气,给高小程度的孩子布置一个与农村借贷有关的作文题。譬如说……”
陈大菊立刻就领悟了:“这很好办,我让孩子们去写《年关如何过》。这过年的学问可大了,很能暴露经济状况,保管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收集到。”
宋玉芳自是感激不尽,连连道谢:“实在太好了,这件事就有劳了!我不敢承诺太多,但我一直在盘算着,回去向行里申请申请,看看能不能资助一下贫困学生。”
陈大菊笑道:“能有最好,没有……这么些年也都过来了。我愿意帮你,是因为我知道做的这个事业对贫民是有益的。挨着皇城的关系,来我们村讲学的先生并不少。我虽然没学过经济,却也懂得几个新词儿。还有,我能写吗?我出生的时候,我爹还供得起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到了四菊就……”
“那是求之不得的,以你的阅历来谈这个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刚到此地时,工作上的瓶颈让宋玉芳差点丧失了斗志。幸而她没有彻底放弃,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既不得罪同事又能完成任务的办法。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