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儒分为八,汇聚于二-《西汉万户侯》


    第(3/3)页

    见辕固生不答话,晁补之可记得这老小子挤兑自己的话语,于是又微微一笑说道:“我尚在颍川之时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临村有个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当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劝告他时,他慨然道,‘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谁知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辕固公以为然否?”

    更何况晁补之话语之中的意思也包含着另一种意思,就是儒家连自己内部的派系之争都没有弄明白、搞清楚,怎么就敢开“治国平天下”之口?

    虽然这并不矛盾,但现在被晁补之提出来,辕固生就有些面上无光,毕竟他也是要脸面的人,与田蚡之类的可以唾面自干的人不同。

    “辕固公虽然你一生治儒家经义,但恐怕远不如我精通。我认为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权谋,专工名利,青春皓首只为浮名;虽有盖世之才,然德行败坏实乃小人。”

    “且如李斯佐始皇而定六合八荒,而屈身事权宦,不免腰斩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权倾一时,亦何取哉!”

    其实晁补之说这些话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历史之上,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向全国各地征召贤良。

    当时90多岁高龄的辕固以贤良身份到了都城长安,同时他也告诫在这批贤良之中的齐人公孙弘(后官至丞相)说:“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然而后来,辕固因年龄太大,诸儒又对他心存嫉妒,不久便罢归故乡。

    纵观辕固生的一生都在为了儒家的学说而奔波,可谓是穷毕生之力,然而到了儒家独尊的时候,竟然被后辈排挤,不可不为之可笑、悲惨啊!

    辕固生的一生不就是受到小人的排挤吗?这与他何其相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