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胡杨悲啸》
第(3/3)页
王玉杰一时怔住了,紧紧盯着张宗元。
“大人不必紧张。请先看我家老万岁写给大人的秘信。”
张宗元恭恭敬敬地把一封信递过来。
王玉杰没有立即接信,而是冷哼一声,目露凶光,严厉地问道;“你不怕我把你抓起来,交给朝廷?”
张宗元轻轻一笑,不慌不忙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就是让王大人抓我,王大人也不会抓的。”
“何出此言?”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王玉杰冷声道:“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请王大人先看此信,如何?”
王玉杰沉吟片刻,这才接过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秘信,认真阅读起来。
张宗元喝着茶,不时注视着眼前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大西朝,他曾经听张献忠孙可望说起过此人。
潼关南原大战之前,正是此人在关键时刻反水,叛变了欲重新杀回家乡陕西的李自成,向当时大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提供了李自成详细的兵力部署,使李自成遭到明军重兵剿杀,招来灭顶之灾,导致全军覆灭,仅剩十八骑,狼狈不堪地逃至商洛山中。
后来,此人投到洪承畴门下,屡立战功,颇得洪承畴赏识,被其保举为大明胡杨台知府,竟成为一方土皇帝。
来胡杨台之后,豹子胆吴廷玉又详详细细地介绍了王玉杰,使张宗元对此人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此人极为不简单,极有可能成为与张献忠李自成一般恶霸一方的枭雄。
走进胡杨台知府衙门的那一刻,张宗元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如果没有张献忠攻克大明襄阳城,他这个襄阳王府的小吏早就死了,哪儿来的今日威风呢?
狐假虎威,示威于形,利而诱之,制敌而不制于敌。
王玉杰终于看完了秘信,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张宗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稍纵即逝的变化,彻底放下了高悬着的一颗心。
“张大人,你家老万岁真有此意?”
“王大人,我家老万岁可不是卸磨杀驴的李自成,你也不会做第二个曹操罗汝才。”
王玉杰拿着秘信,来回走动。
张宗元看得出来,他内心进行着激烈地斗争。
王玉杰是在八年前的荥阳大会上,认识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的。
1635年即大明崇祯八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得到大家的赞同。
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打大明南直隶凤阳。
这凤阳乃大明中都,朱氏皇族大兴之地,政治地位很高,且为历史名城。
有诗曰,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供宸极。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
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
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四乡百姓,砍光大明皇陵周围的几十万株松柏,破坏焚毁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然后掘了朱氏皇族的祖坟,杀了宦官六十多人,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此举震惊大明天下。
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
随后,崇祯对有关朝廷官员做出了严厉惩罚。
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
张献忠屠城凤阳,私自占有大量金银财宝,引起了高迎祥的强烈不满。
李自成当面痛斥张献忠,两军几欲火拼。
至此,张献忠乃分军东走,独立作战。
从那以后,王玉杰再也没有见过这位黄虎。
现在,已为大西王朝皇帝的张献忠派使者来胡杨台找他,该如何办理呢?
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
室内静得可怕。
最后,王玉杰说:“让我考虑考虑,如何?”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张宗元轻松一笑道:“事关重大,王大人多多考虑是应该的。”
就在两人相视一笑之时,管家和一个随从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王玉杰不悦地斥责道;“何事如此惊慌?”
随从结结巴巴地说:“老爷,夫人······在回来的······路上,被人······绑······绑架了。”
王玉杰腾地站起来,大西皇帝的秘信飘落在地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