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胡杨悲啸》
第(2/3)页
张良诸葛亮皆乃一代开国元勋,运筹帷幄,谋划沙场,妙计百出,令敌手顷刻之间灰飞烟灭,彪炳史册,风流千古。
公元前195年4月,大汉王朝高祖刘邦因病去世,寻奴单于趁机欲侵吞汉朝疆土,还送一封信于吕后。
信中说,你最近死了男人,我正好死了老婆,看你人老珠黄也不俏了,不如这样吧,你就带着汉朝江山嫁给我吧。
吕后看完信,气得脸色铁青,恨不得一刀宰了这个匈奴单于,可她表面上镇静如常,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敌意,微笑着对匈奴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大单于,就说我老了,只怕不能再伺候大汗了,不过,汉朝后宫中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姑娘,我送几个于大汗。如果大汗与我汉朝修好,和平相处,我会每年都选送汉朝最漂亮的姑娘,送于大汗。
果真,极富心计的吕后立即挑选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宫女,让匈奴使者带回。
于是,一场匈奴对汉朝的毁灭性的威胁灾难被吕后轻轻几句话,化解于无形之中。
由此可见,语言的巨大力量。
久历江湖阅人无数的入云龙自然深谙其中的奥秘。
笑毕,牛金星说:“当初,如果道长能够接受闯王之邀,加入我大顺军,那么,也会官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不尽。”
嘴上虽如此说话,可牛金星心中却想,为了保住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尊贵地位,我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不惜重金雇用江湖杀手,欲置当初的救命恩人李岩于死地。只可惜,在子午峪让小哪吒李牟给搅了局,唉,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入云龙笑着说:“闯王得大人,犹如朱元璋得刘伯温,我岂能望大人项背?”
牛金星又是一阵大笑。
入云龙看着得意非凡的大顺朝天佑殿大学士,心想,以你牛金星的鸡肠鼠肚,狭窄心胸,岂能容得下我?现在看来,当初不加入大顺军的选择是正确的。
少顷,入云龙试探着问道:“闯王乃一代豪杰,真命天子,如果能够及时发兵,攻占北京,登基称帝,我华夏子民有幸有福矣。”
闻听此言,牛金星一惊,继而仔细一想,顿时释然。
大顺王朝兵发北京,几乎全长安的人都知道,何况三教九流无所不交的入云龙呢?
今天,他极为真心热情地邀请这个方外之人来府中深谈,是别有一番深意的。
当年,闯王李自成为了拉这个入云龙入伙,可谓费尽心思,既写信又赠礼,手段用尽,但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今,这入云龙来到长安,又与自己大街偶然相逢,真可谓千载难逢,百年难遇,如此大好的一个机会,焉能放过?将此人笼络于自己身边,推荐于大顺王,岂不是大功一件?再说,在兵发北京的事情上,自己与李岩牛金星等人意见相左,虽未成水火之势,但已心生芥蒂,恐怕今后难以弥合。如果能将此人拉入自己的阵营,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帮手。
牛金星说道:“道长耳目甚是灵通。过完年后,大顺军就要进攻北京。打下北京,闯王就会登基称帝。”
片刻,他又不经意地问道:“道长此时来长安,可有事情?”
入云龙微微一笑,说:“我受朋友之托,不得不来。”
果然有事。
牛金星关切地问道:“道长能否透露一二?”
入云龙略一沉思,说:“既然大人询问,我只好实话实说了。”
牛金星喝着茶,耐心地听着,脑子里飞速地盘算着。
当入云龙说完大明锦江侯杨展委托之事后,牛金星当即决定要将此事明天就如实上奏于大顺王。
这可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大顺王朝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紧接着,他心中又冒出了一股酸水,这样的事,自己为何看不出来呢?
然后,他装作无所谓的样子,轻描淡写地问道:“完了?就这事?”
入云龙喝了一口茶,紧紧地盯着对方,说:“就这事。”
牛金星站起身,手里转动两个铁球,在地上走了两个来回,问道:“这杨展可是明朝崇祯皇帝钦封的锦江侯,他这是真心的?”
“自从张献忠攻破成都,建立国号,自封为大西皇帝以来,四处纵兵抢掠,涂炭生灵,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一个天府之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简直成了人间活地狱。”
“张献忠不是约法三章吗?怎么这么快就变了?”
入云龙气愤骂道:“狗永远改不了****的习惯,贼永远改不了偷东西的毛病。起初,这约法三章还有点用处,可后来就变成一张废纸,什么作用也不起了。大西兵还是以前的老样子,甚至比当初更坏了。”
牛金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次日早朝时分,牛金星把这些情况上奏于大顺王时,李自成也是如有所悟地点点头,问道:“大学士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此时的牛金星已经将入云龙和杨展抛之于脑后,把这件大功完全揽在这件头上,见李自成饶有兴趣地问,赶紧回答道:“臣亲自询问过从四川来长安的流民,都是如此之说。同时,臣又派人前去汉中成都一带了解,也是如此实情,所以臣才斗胆提出这个建议。”
“为何汉中守将马国理没有奏章呢?”
牛金星如实应答道:“臣不知。”
还未等李自成说话,权将军刘宗敏大声嚷道:“我看牛大学士的这个主意非常好。联合明朝的锦江侯杨展,东西夹击,共同对付张献忠这个王八羔子,趁机夺取成都,将川陕连成一片。”
大军师宋献策不想再与牛金星意见相左,他已经领教了这位新朝大学士的手段,此时也朗声说道:“大学士的这个建议是完全可行的。我王可派汉中马国理将军率兵进攻张献忠,杀一杀他的气焰。”
紧接着,宋献策说出了大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言劝道,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谋士刘晔也劝道,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曹操沉思片刻说,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不宜再出战。就这样,曹操错过了平息西川最好的机会。”
李自成听后笑着说:“曹操确实应该趁热打铁,不应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刘宗敏急着问道:“后来如何?”
宋献策说:“曹操抛下四川不顾,率部去攻打逍遥津。战后,曹操想再次进军西川,同众将官商议说,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苦笑着答道,今蜀中稍定,刘备已有提备,不可再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曹操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刘宗敏笑着骂道:“他娘的,这曹操也够笨的。如果是老子,早就杀进成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