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章:功成见疾(四)-《北朝汉月》


    第(2/3)页

    “多谢陛下厚爱,”元延明躬身拜谢,“臣下此来,是为了向陛下禀报征兵之事……”

    “此乃公务,不妨稍后再说,”元颢笑着拉起元延明,“难得今日诸位大臣都在,两位可稍稍偷闲,随朕游幸一番。”

    “是,陛下。”元延明躬身领命。

    然而,对于元颢的这番好意,元彧却不太领情。他皱着眉头,指着附近一处殿堂向元颢问道:“陛下可知此堂何名?有何典故?”

    “此堂名为‘茅茨’,至于典故……”元颢略一思索,决定趁机向元彧示好,“久闻临淮博古通今,正要请教一二。”

    “回陛下,臣下的确很清楚,”元彧毫不客气,向着众人侃侃而谈,“此堂原名‘凝闲’,取夫子闲居之意。后高祖孝文皇帝得见,改其名为‘茅茨’,并以之晓谕群臣曰,不可纵奢以忘俭,自安以忘危……以高祖之经天纬地,尚且如此谨慎,况陛下新登大宝、人情未安,外有叛军叩关乎?!”

    “文若,你这是做什么?”元延明连忙上前,拉住元彧的衣袖劝他,“陛下与群臣宴乐,也是君臣和睦的意思,何必说这些尴尬的话,扫陛下及诸位大臣的兴致呢?”

    “诸位大臣?”元彧望了在场众臣一眼,越发冷笑道,“当年高祖宴游,随侍之任城元澄、彭城元勰、中山元英、李思顺李冲、王子雍王肃、源思礼源怀、杨延庆杨播等,皆当世之望,于今目之为名臣。故茅茨堂东名曰‘步元庑’,堂西名曰‘游凯庑’,拟诸臣为尧舜之八元八凯,为一时之佳话……然臣观陛下左右,多为籍籍无名之辈,或以故旧得进,或以阿谀得幸,岂能当得‘大臣’之名?”

    说完,他一拂衣袖,向元颢躬身一揖,径直出华林园而去,留下了脸色铁青的元颢和满面尴尬的诸多近臣。

    “唉!”元延明叹了口气,劝慰元颢道,“陛下,文若向来耿直,之前对长乐也是这样,请陛下别往心里去。”

    “朕明白。”元颢点了点头。这几日他的确提拔了不少昔日的故旧,一方面是酬答他们前往巩县觐见的殷勤,一方面也是因为许多侍臣休沐回家,中书、门下两省空出了不少位置。不过,元彧所说的也是事实,他提拔的那些人里,的确没有几个具备担任天子近臣的才干和名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