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的成长和储备-《明枭》
第(2/3)页
陶真虽然这样说,心里却是明白的很,要是真去了别的庄子,他手上的民事衙‘门’的条子,可是一点用不管,人家十成十的不会接待他们,他非常知道,‘乱’了上面定下的规矩,会有什么后果,他可不想拿自己的前程去冒这样的风险。
“回去吧,给大伙儿解释解释!”陶真劝道,这张里正可是这群人里颇为服众的人物,他出面说服这些人,效果要比陶真直接去说,要好的很多。
又累又乏是事实,但是,吃食饮水还是有保证的,甚至沿路经过几个不大不小的市镇,市镇里可是有着很多东西买的,除了一样,马车!马车早就被前面经过的人或租或买,一扫而空了,实际上,陶真身后的这些百姓,家境富裕的根本没有几户,虽然有这临行前发放的三两银子,但是,这些人家可舍不得将钱‘花’费在这些吃食上,更别说租买马车了。
真正富裕的人家,觉得不会加入这些迁移的百姓行列,所以,在这张里正转过身去和那些百姓大声的吆喝几声后,这些面‘露’疲态的人们,又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前进了,新的生活就在前方,这赖在地下不动,好日子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既然张头都这么说了,那么就肯定没错了,大家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
“队正!走吧!”陶真身边的一个士兵,将水囊灌满水,挂在身上,又接过陶真手里的钩枪,请示这陶真。
“别叫我队正,咱们可不是在护庄队那会儿!”陶真拍拍他的肩膀,“走吧!”
年轻的士兵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将钩枪抗在自己的肩膀上,跟着百姓们的队伍而去,在他的身后,阳光将他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
“这个不用再禀报大人了,董大人已经回衙‘门’,你可以直接去与董大人商议,无论是南浦,新城,还是平壤,凡是委任了民事衙‘门’县府理事的城镇,这迁徙的民众,一定要经过反复甄别,才能在城镇里落户,没有生存技能,没有手艺,没有家室,身家不清白,有前科这样的人等,一概都不能入籍!”
陈敏之出现在留守府,纯粹是一个意外,他现在是余风的头号智囊,很多时候,可以说他就是余风的传话筒,晴雨表,逐渐把握住这些脉络的官员们,发现自己距离大人是在是过于遥远,但是若是能搭上陈敏之这个录事参军的线,无疑也是一条通天的道路。
所以,不管陈敏之愿意不愿意,这些逐渐围拢在他的身边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开始的时候,陈敏之还是颇为享受这种感觉的,从一个犯事的落魄文人,到如今炙手可热,要是他一丝自得都没有,那他也太超凡脱俗得没有一点人味儿了。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所有对他的这些奉承阿谀,实际上,都是朝着他的权势,他的影响力而来的,而他的这些,全部都是来自他身后的,他代表的那个人。离开了那个人,他什么都不是。
他不相信余风对于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以他的接触面,很早就感觉到了余风手里还有一只隐隐约约藏在暗中的力量,这股力量,不仅仅窥视着这个阵营以外可能存在的敌人,也在暗中审视着这个阵营里面的所有人,而他可不想被这些暗中的家伙,当做结党,跋扈,甚至有异心的典型给汇报上去,即便余风对他依然信任,但是,只要在余风心里埋下那么一根猜疑的毒刺,和日后的所得相比,这些眼前的一切,都是浮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