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慈禧太后和荣禄密谈。 往常滔滔不绝的荣禄,此时却显得很安静。 “你怎么不说话?”慈禧道。 荣禄道:“奴才在想,太后此时若带着皇上回京的话,会是什么情形?” 慈禧道:“你说说看。” “皇上年幼,洋夷近在咫尺,受到了惊吓,国本不稳,谁能承担?” 如果内容出错稍后用浏览器尝试阅读! 而是叫来了京城几十上百名文武官员,请所有人一起见证。 荣禄道:“南方七省联军中,只有苏曳四千军队能打。如果苏曳领旨,他就必须带着军队去塘沽,就算装模作样,也要率军离京。届时京城剩下的军队,就是徐有壬田雨公的团联军了,战斗力不强。” 他的话没有说完,僧格林沁对苏曳视如仇寇,所以他的军队是绝对不会允许太后和皇帝回京的。 “真的安全吗?” 朱三娘抱着慈安太后,黑弓抱着小皇帝,寿安公主跟在后面。 而且,塘沽那一战打得非常激烈,炮火就完全没有停过。 杜翰道:“你的意思是,到时候朝廷大军强行入京,徐有壬根本不敢阻拦。” 寿安公主道:“你和大行皇帝,有多久没有亲热过了?” 一个信使狂奔而入,道:“肃中堂,洋夷退兵……”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了,她就这样做。后来她离开京城和载淳也就疏远了,这一次她来到承德近两个月,那种亲昵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增禄得到慈禧的回复后,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南下,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苏曳。 “如果你不打,或者是假打,那你苏曳的大义就站不住脚。” 你苏曳之所以能占领京城,完全就是因为有洋夷军队在塘沽,给你提供名义。 恭亲王道:“公使大人慎重,这是我大清最高贵的太后娘娘。” 接着,她直接上前抱着小皇帝载淳往外走。 这话一出,肃顺和杜翰目光立刻一寒。 次日,苏曳使者来到承德,一同来的还有其他朝廷官员。 这话一出,在场几个人毛骨悚然。 这样,苏曳再也没有理由率军驻守京城了。 之前的咸丰皇帝下旨,你苏曳就再也不接了,表示绝对不在咸丰朝担任任何职务。 说到底,慈安对苏曳是有光环效应的。 法国公使葛罗道:“是的。” 慈禧道:“三国公使,请伱们告诉我,多久时间能够让英国人在塘沽的军队退走?” “四姐,究竟怎么了?怎么了?” 空中,一个黑影接着一个黑影滑落下来。 荣禄道:“他是要进行攻心计,步步升级。另外或许他和洋夷只是勾结,他还命令不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这位公使以自身安全的名义,率领三千保安队进入京城的理由勉强足够,但是率军直接攻打承德行宫,他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胆子。” 至于小皇帝,大臣们更是没有人靠近。 ………………………… 接着,苏曳道:“老兄辛苦了,这就回宫休息吧。” 两宫太后,小皇帝,九个顾命大臣也在场。 所有人身上发冷,这直接就推演到最可怕的局面了。 “这一路上补给无数,根本不会耽误多少时间。” “既然这样,那朝廷直接下旨,让苏曳军队立刻退出京城,返回南方。” 慈安太后听得这话,越来越毛骨悚然。 荣禄道:“您和苏曳之间的私情,被传遍天下。当然这也没有什么,接下来您跟着苏曳做大事,他不是要变法,而是要彻底改革,要走上一条最艰难,最彻底的道路。如果失败了,粉身碎骨,如果成功了……” 慈安太后盛怒之下,那个信使立刻跪下叩首,道:“回禀太后,苏曳和洋夷在塘沽激战两日,洋夷伤亡惨重,已经正式退兵了。” 另外! “大行皇帝是我的弟弟,他是我的男人,我的男人几乎要逼死我的弟弟,我能怎么办?我只有自杀。”寿安公主道:“但是……最终这一切没有发生,他们俩还是有一个体面的结局。” 正印了那句话吗?高端的斗争就是抢公章。 荣禄道:“不可能,大沽口距离京城差不多五百里左右。洋人军队再折返,再登陆,再杀回来,不知道要几天。而我们距离京城只有四百多里,全速南下的话,也就是六七天的时间而已。” 钦使匡源道:“等你们什么时候击退了洋夷,再说吧。” 荣禄道:“那我们就再下旨,说洋人既然退兵了,那你苏曳的军队也就没有必要占领京城了。让他们率军返回南方,僧格林沁和荣禄的军队直接进京。如果他不答应,那就是抗旨。” 然后,钦使就静静地望着苏曳。 “贵使秘密来见,可有什么事情?” “升空,升空,升空!” 巴厦礼道:“苏曳大人,这是最直接的办法。直接让雇佣军去攻打承德行宫,然后你率军相救,接管承德行宫,不是更加直接吗?” 肃顺和杜翰顿时有些狼狈。 田雨公道:“是不是只要击退了洋夷,两宫太后和皇上就会回銮?” 恭亲王道:“请问三国公使大人,能否向英国公使制造压力,逼迫他们退兵。” 寿安公主把手递过来,手腕上有一个清晰的刀疤。 慈安秀丽的面孔一变,道:“这……这不可能吧。” 与此同时,苏曳的舰队也猛烈开火。 杜翰出列道:“太后娘娘,洋夷是否真的退兵了,还要进一步验证。等到完全高正无忧之后,下旨让苏曳退出京城,让朝廷军队接管京城防御,太后和皇上再回銮,更为妥当。” 苏曳沉默了一会儿,摇头道:“不必了。” 足足好一会儿,纷纷点头答应这个方案。 寿安公主和苏曳之间的奸情,慈安太后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 法国公使葛罗道:“我不敢这么确定,毕竟卜鲁斯爵士是额尔金伯爵的弟弟。” 苏曳虽然让人保护皇宫,但是他人依旧住在老宅中。 苏曳的情报处,再一次进行了空中实验。 紧接着,一扇屏风出现慈禧的面前,拦住三国公使的目光。 慈安太后一愕,道:“四姐,你做什么?载淳睡眠轻,你把他闹醒了,就要玩大半夜的,你再想哄睡他就难了。” 信使犹豫地看了肃顺一眼,却不敢再说出口了。 她直接发怒道:“本宫不爱管事,其他事情,都不搭理。但是你们想要对寿安公主动手的话,休怪我翻脸无情。” 接下来,六千名军队排列得整整齐齐,从文武百官和钦使的眼前走过。 杜翰道:“你说。” 命令苏曳军队退出京城,让僧格林沁的骑兵接管防务。 片刻后,美、俄、法公使觐见。 只要太后决定回京,那在僧格林沁眼中,就是敌人。 “太后娘娘,美、俄、法三国公使请求觐见。” 而且,这一次就是承德大殿上。 慈安太后道:“局势太复杂了啊。” 杜翰道:“太后娘娘,苏曳是外军,如何能够把控京城防务?等我们完全确定洋夷已经退兵,那苏曳军队就没有理由呆在京城了,请太后下旨,让苏曳军队立刻返回南方。” 疯狂的急行军,三日之后,苏曳军队赶到塘沽。 “如果真的给苏曳下旨,一旦他击退洋夷,两宫和太后回銮,那有了圣旨,他可算是有了某种大义了。” “皇上有旨,苏曳接旨。” 直接登上了飞艇下的大型吊舱。 增禄欲言又止。 俄国公使说出这话的时候,双目露出无比贪婪的目光。 “肃顺,你们就打算这样屏蔽本宫的消息吗?” 慈安太后怒道:“肃顺,你们刚才是怎么说的?不是说苏曳和洋夷勾结吗?” 苏曳,这又是搞得什么鬼? 杜翰道:“太后娘娘,苏曳和洋人肯定是勾结的,所以这一战不会有结果的。洋夷是不会被击退的,甚至他们还可能装着北上要攻打承德行宫。” “朝廷大军为何不敢直接南下进京?苏曳的军队肯定不敢直接攻击朝廷大军,但如果他真的和英夷勾结的话,那洋人这支军队倒是真的可能会来攻打朝廷大军,这是我们最可怕的局面。” “太后娘娘,恭亲王求见。” 寿安公主上前,贴了贴慈安太后的脸蛋,柔声道:“我,我真不放心你啊。但是,我又不想逼你,我把你当成亲妹妹一样。我真的是不愿意逼你!” 法国公使葛罗道:“是的。” 片刻后。 荣禄道:“我们传旨给苏曳,答应他只要击退了洋夷,两宫和皇上立刻回銮。他接旨,然后率军一小半离开京城,前往塘沽,假装和洋夷作战。而此时,我们的主力南下进京。恰巧在这个时候,洋夷军队忽然调转方向,转而来攻打我们的朝廷主力。等洋人击败我们朝廷军队的时候,苏曳军队再假惺惺出现,击退洋人,拯救朝廷主力,再一次取得大义,踩着我们的脑袋成为救世主。” ………………………… 慈安太后犹豫再三,在所有人目光的逼迫下,最终还是盖上了御赏之印。 “而且,看这架势,洋夷不会再回来了。” “啊……”慈安太后一惊。 荣禄道:“答应他,给他下旨,让他率军去击退洋夷。并且说只要他愿意率军去塘沽击退洋夷,只要洋夷退兵,两宫和皇上就回銮。” “除非,你主动要求阿尔伯特亲王,要求大英帝国的军队驻扎天津,但你会吗?” 荣禄想了一会儿道:“苏曳不是说请两宫太后和皇上回京吗?那就传旨给他,等到他击退了洋人,两宫太后和皇上再考虑回銮。” 杜翰道:“根据三国公使的说法,英国中有一部分人要扶持苏曳上位,所以这个新公使是配合苏曳才出兵的,并没有得到英国京城的首肯。所以苏曳和这支洋人军队是勾结在一起,那我们索性让他去打。” 次日,另外一个钦使又狂奔四百多里,整整换了六匹马,终于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到达了京城。 恭亲王等人微微一颤抖,赶紧摇头。 慈禧对小皇帝非常严厉,慈安太后虽然温和,但是为人非常淡泊,典型社恐。 他们万万都不想打这一战。 这份圣旨,直接交给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道:“洋人和苏曳勾结的,如果届时洋人真的退兵了呢?” 匡源道:“这什么意思?就是朝廷不答应回銮,你们就不出兵攻打洋夷是吗?” 俄国公使道:“当然,其实还有一个法子。” 不仅如此,苏曳的长江舰队此时也赶到了天津外海。 直接进入了慈安太后的寝宫。 肃顺道:“所以奴才请旨,将寿安长公主稍稍束缚一下,或者送回京城。” 等到所有人大臣退走之后,寿安公主走了出来,手中还抱着小皇帝。 “如果届时他真的击退了洋夷,那两宫和皇上不回京,就算是朝廷毁诺。” “在我看来,苏曳最有可能的谋划是这样。” 寿安公主上前搂住慈安太后,柔声道:“如果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载淳的人,我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你信吗?” 而后,承德行宫再一次进行了商议。 钦使道:“是的,所以你立刻率军去塘沽,击退洋夷。” 杜翰道:“甚至,都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洋夷军队现在就掉头北上,威逼两宫和皇上,苏曳军队就有名义来勤王了。” 承德行宫内! 肃顺等人和慈安太后在说话。 整整做了不知道多少次实验。 匡源道:“对,太后娘娘。苏曳此人狼子野心,为了谋权,不惜引狼入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苏曳率军攻打塘沽洋夷军队,让两宫太后和皇上回京高枕无忧,钦此!” 接着,他朝着钦使和文武百官道:“诸位大人,我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这就出兵塘沽。” “总之,我们要预防这个最坏的局面。” 慈禧道:“然后呢?”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