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那他怎么现在活泛起来动这个心思了。” “你这话说得,你说他为什么?为他大壮啊,他大壮都读书了,为着他家大壮他还什么不肯做?家里不许他做又算什么。” “不过我觉着,他都这么多年没做了,手艺还在不在也不好说,我看不一定做得成。” “就是做不成,你说这郑秋,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就他?还想做生意。” 他们都是郑秋家附近的邻居,常年看着郑秋家这么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过来的,前几年时不时还能遇着郑秋男人回来,在家里又是抢又是砸的,打得郑秋几天都不敢出门,每次一听着,他们就觉得可怜,真是特别可怜,这样一比还是他们的日子好过。 尤其是后来郑秋种豆子,他们劝了又劝叫他别冒险,还是好好的种花生种红薯偏偏郑秋要种豆子的时候,忙活了一整年结果东西全砸在了手里的时候,更是可怜。 可现在郑秋的儿子读了书,郑秋都要开始做豆腐皮了,有人为郑秋高兴,有人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院子里面豆浆已经煮沸了,林飘用勺子先盛了三碗放在灶上,三人先喝了碗热乎乎的豆浆,等着小火沸腾的豆浆面上结豆皮。 郑秋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飘儿!结豆皮了!是不是得捞起来了?!” “再等等,这样捞起来可能会太薄了,村子里的人应该会喜欢稍微厚一点吃起来有嚼头的。” 郑秋点了点头,又等了一会,等到林飘说差不多了,拿起了准备在一旁的小杆子,因为长竹子太长,不方便伸进锅里,就用两根小杆子先把豆皮揭了起来,然后挪到竹竿上。 郑秋小心翼翼的,手都没抖没晃一下,生怕把这刚出锅的娇嫩豆皮给抖破了。 豆皮在他的手上成功转移到了杆子上,第一张豆皮终于完美出锅。 第一张豆皮弄了出来,后面的自然也就顺利了起来。 郑秋一个人揭豆皮,林飘和二婶子在院子里帮他绑架子,用竹子搭起来长方形的支架,待会可以用来晾豆皮。 这东西又轻巧又方便,不管是白天晾在外面还是夜里抬进堂屋都不碍事。 一张张豆腐皮揭下来,乳白色一片片的晾开,很快晾满了一个院子。 “这做一次可以抵上好几天了,等快卖完了就再准备着做。” 郑秋看着那么多豆皮心里也熨帖得不得了:“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卖,前两年遇见过一次卖豆皮的,那时候买的是一文钱三张,这一院子的豆皮,算下来也有十多文了!也就做一天就能换这么些钱!” 林飘看着秋叔高兴的模样,心里有些感慨,县府里富商或者官员家的小姐哥儿,送他的答谢礼再不济也是铸的一两银子小银鱼,对于秋叔而言,辛苦一天的劳作可以换来十几文钱都是奢望,乡村和县府之间的差距就已经大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要是再到州府,到京都,不知道得是什么光景什么摸样了。 现在正是适合晾豆皮的时候,秋风一起四面都通着风,估摸着这些豆皮到明天就干得差不多了,到时候看看情况估计就可以开始卖了。 “好了秋叔,我们先回去了,你这边看着点豆皮,下午记得过来吃饭。” “好,豆皮要是晾好了明天我带过去给孩子们吃。”秋叔的脸上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笑容。 “豆皮不急,我们先带点豆渣走,先带点炒豆渣也成。”林飘虽然不算经常吃这道菜,但对这道菜也算是记忆深刻,细腻的豆渣加上蔬菜碎,炒得好的时候清爽解腻又细嫩,满口都是蔬菜和豆子的淡淡香味。 秋叔听他这样说,转身从厨房拿了个碗出来,将挤出豆浆揉成一大团的豆渣掰开一半,装在碗里像个小山包似得。 “够了够了,这炒豆渣还要加些汤和菜,这样一碗都能炒出一锅了。”林飘赶紧拦住秋叔还想往上面加的手。 “多做些给孩子们吃,这一点哪够。” 已经满得不能再满的碗上硬生生又加上了一勺。 这边把秋叔的事情料理掉了,正好到了村这头:“二婶子,我顺道去铁匠家看看炉子做得怎么样了。” 二婶子点点头:“你去吧,我这会赶紧回去了,手上还端着东西不好串门。” “行。” 林飘往铁匠家去,一进门就看见铁匠在打磨炉子的边角接缝,但凡有一点铁毛刺都是磨得平平整整的,他一抬头看见林飘来了:“你来瞧瞧这炉子,是不是你要的那意思?” 林飘目光惊喜:“这就做出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