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论契丹之患-《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朱秀,你尽快和陶卿交接,后日朕在紫宸殿召集重臣商讨殿前司军改事务,同时还要定下未来两年朝廷的主要方略,到时候你们全都按时到场参加。”

    柴荣沉声道:“你的意思,唐国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攻取,而契丹在幽燕的统治也不是坚不可摧?”

    众人都感到心头沉重,收复幽燕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

    顿了顿,朱秀又补充一句:“陶公请客!”

    臣建议密切关注契丹内部局势,一旦其内部生乱,契丹各部族陷入内斗,就是我朝出兵收复幽燕的良机!”

    柴荣见他沉默不言,笑道:“文伯公有何话不妨直说。”

    柴荣和王溥皆是面色凝重,沉默不言。

    朱秀热情道:“就当歇息一日,明日再写不迟!”

    王溥苦笑道:“我倒是想去,可方才想起,还有陛下交待的重任在身,只怕是无福消受了!”

    如果到了那时,还是无法收复幽燕,辽国和中原王朝的攻守形势可想而知。

    二人又一同拜谢。

    柴荣叮嘱道。

    朱秀笑道:“哪里,文伯公志趣高雅淡泊,当为我辈楷模!

    陶谷强捺心中狂喜,叩首道:“老臣领旨谢恩!”

    陶谷这一小步,直接从朝廷边缘人物,成为掌管朝政核心机要的重臣,效果可谓一步登天!

    老头激动地浑身哆嗦,差点就要喜极而泣。

    王朴道:“契丹势大,兵锋凶猛,一旦轻起战端,结局难以预料,为何不等国家彻底一统,国力精进之后,再徐徐图之?”

    柴荣考虑一番,觉得可行,笑道:“不错,就任陶谷为中书侍郎,协助王溥执掌中书事务。”

    朱秀哈哈一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改日倒想见见!走,他们不去我们自己去,今夜不醉不归!”

    众人齐齐拜礼后,退离大殿。

    柴荣又问朱秀:“你方才说契丹方面有可趁之机,究竟是何意?”

    说罢,王朴朝众人拱手,先行出宫离去。

    柴荣皱了下眉头,似乎有些犯难。

    柴荣道:“说说后蜀,又该如何应对?”

    “臣等遵旨!”

    不过柴荣也说得很明白,两位中书侍郎,王溥为主,陶谷为副。

    柴荣默默点头,没有对朱秀这番话做出评价。

    王溥道:“是一位叫王著的澶州官员,听说陛下当年在澶州,和他颇为投缘。”

    朱秀不慌不忙,笑道:“江南君臣喜欢风雪月,以吟诗作对、赏曲听戏为雅,以操弄兵戈、习武好斗为俗,这种不良风气在官僚上层的确成风,但不代表民间和军中如此!

    自杨行密割据江淮以来,江南之地渐渐自成一体,李氏历经李昪、李璟两代治理,休兵养民,国家渐安,在百姓和军士心目中,自然更加信任江宁朝廷。

    朱秀一愣,响了好半天才响起,这王著是何许人。

    朱秀笑道:“契丹虽然全面仿照汉家制度立国,但数百年来的部落贵族联盟制还未彻底消绝。

    朱秀拱手:“正是!”

    臣料定,契丹内部争权夺利的传统还会延续下去,不经过几代人的厮杀演变,契丹人难以在发展大局上形成一致。

    两个家伙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朴迟疑了下,拜首道:“臣谢陛下隆恩!”

    从右散骑常侍到中书侍郎,看似同为正三品官,实则权力天差地别。

    朱秀提醒道:“文伯公还不赶快谢恩?”

    那时候,契丹占尽幽燕地利,掌握战略主动权,是战是和,全凭契丹人说了算。

    朱秀道:“孟昶龟缩西川终究难成气候,但如果趁我朝用兵之际,出兵袭扰关中也着实麻烦。对付孟蜀,臣认为不妨以攻代守,主动出击,夺取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压缩蜀军战略空间,迫使其退守川西、汉中,不敢轻易窥伺我关中之地!

    阶州乃秦陇锁钥、巴蜀咽喉,扼守阶州,便能阻断蜀军出川,我泾原、关中则免受蜀军袭扰之苦!”

    陶谷拍着胸脯道:“当然得老朽来请!不光吃酒,还得叫上凝香斋的清倌儿碧莲娘子陪酒,唱上一曲《鸳鸯谱》助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