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论契丹之患-《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河北至云朔一带的防务,将会成为我朝无比沉重的负担。
陶谷咽咽唾沫,一个激灵赶紧趴地上,低垂脑袋不敢吭声,心里扑通跳得厉害。
王朴摇摇头歉然道:“某还有几篇文章未写完,无法赴宴,请朱县公见谅!”
王溥也道:“臣也认为,想要摧毁江南朝廷在臣民心目中的威信,绝非一两次小胜就做到的,毕竟江南之地离开中原统辖,已有五十余年啊~”
王溥摆摆手:“有一位陛下故交进京,陛下命我接到鸿胪寺暂住,我得亲自跑一趟,安顿妥当。”
他的目光总放在南唐和契丹身上,对于孟蜀倒是没有深入思考过。
如何应付后蜀,朱秀的话给出最好的答案。
柴荣看看王朴和陶谷,稍作沉吟,道:“即日起,王朴升任枢密副使,兼户部侍郎!陶谷”
广顺元年,刘崇请耶律阮出兵南下灭周,行至武州祥古山时,遇弑被害,契丹大军匆匆打道回府。
王溥笑道:“文伯兄一向如此,文才不必放在心上。”
在皇帝面前相互吹捧,也是需要拿捏好分寸的。
辽国皇位传承天然伴随血雨腥风,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契丹上层贵族在全盘汉化学习汉家衣冠传统,和恪守祖制、维护部落联盟奴隶制之间摇摆不定。
王朴一愣,似乎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升自己的官。
王朴还是摇头,正色道:“明日有明日的公务,也不能耽误,敬请见谅!”
多方斡旋之下,才达成横渡之约,避免一场惨烈内战。
不过陶谷这篇平边策写得确实不错,相当有见地,柴荣升了王朴的官,对陶谷也不能置之不理。
朱秀谦虚地拱拱手:“有陶公和文伯公珠玉在前,在下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
这种内斗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
“这”王朴愕然,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难以反驳,苦笑着长叹口气。
“文伯公和陶公今日升迁,可喜可贺,不如在下做东,到泰和楼饮宴一番?”朱秀提议道。
耶律德光之后,耶律阮凭借战功人望和太祖长孙身份,获得大部分部族首领支持。
王朴作揖,叹服道:“人言朱文才有经世之才,今日方知传言果然不假!朱侍郎的建议更加全面周到,王某佩服!”
王相公想来无事,不如去喝一杯,尝尝新到的桂酿?”
可到了那时,契丹贵族内部也基本完成整合,制度统一,号令严明,再无内乱之忧,国力蒸蒸日上,不见得比我朝差。
等到大江南北一统,收复幽燕指日可待。
一旦让契丹内部完成由奴隶部族制向封建制转变,这种混乱就会很快平息,大辽国也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哦?何事?”朱秀好奇道,“若是不方便,王相公直说便是。”
柴荣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幽燕之患不除,终将贻害后世子孙!”
第三步,可以视天下形势而定,若战机出现,臣主张先攻幽燕,夺回河北屏障,巩固中原安危。”
柴荣看看二人,爽朗大笑:“伱二人建言各有可取之处,朕今日召你们前来商谈,受益匪浅啊!”
王朴陷入沉思,朱秀的话也给了他新的启示。
契丹人几次南侵计划无疾而终,不就是因为关键时刻,上层贵族集团发动动乱,为争夺帝位惨烈内斗,最终无暇南顾?
耶律阿保机之后,耶律德光上位,联合母亲述律平对付兄长耶律倍,将其软禁在东丹,逼得耶律倍不得不南投明宗李嗣源。
朱秀笑道:“文伯公过誉了。”
总的说来,江南孱弱亦不乏死战之士,契丹虽强却也有可趁之机!”
“既然如此,下次再邀约王相公吃酒!”朱秀笑着拱手,双方道别。
朱秀和陶谷皆是惊讶,什么人能劳动皇帝嘱托,宰相亲自接待?
“呃~这个嘛~”朱秀搓搓手,有些憧憬,又有些迟疑,一咬牙道:“还是算了,你我说些机密事,不好得让外人听见!”
陶谷嘿嘿道:“朱县公是怕家中红颜觉察蹊跷吧?”
朱秀一挺胸脯,喝道:“本县公堂堂一家之主,在外做事岂容妇人指手画脚?去请碧莲娘子,让她到泰和楼为我唱曲!”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