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人事大变动-《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1/3)页

    第542章  人事大变动

    紫宸殿内,群臣山呼万岁。

    柴荣高坐御位,借助不久之前的河东会战,和五品京官大考,对群臣进行一番语重心长的诫勉发言。

    总结下来就是,大周蒸蒸日上,但周边虎狼环伺,诸位卿家切不可松懈怠慢,山河一统、再创盛世的宏图伟业,还有赖于皇帝和诸位卿家一起努力,争取早日实现。

    而后,宰相郑仁诲在柴荣授意下,颁布显德元年最重要的一系列机构调整、人事任命诏书。

    “‘朕闻,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即日起,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应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

    置殿前司,与侍卫司并行,其下置殿前诸班、骑步诸军。

    以上党郡公、左卫大将军、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领武信军节度使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总制殿前司,阶位在诸衙禁军都指挥使之上!

    以晋国公白文珂为殿前副都点检;

    以右卫大将军扈彦珂为殿前都指挥使;

    以开国县公、武德使朱秀为殿前副都指挥使;

    令朱秀、赵匡胤优选殿前诸班,冗汰老弱,精选健士,凡禁军所属和天下诸军州节镇,务必依令行事,不得怠慢!”

    赵匡胤不禁莞尔,眼看四下无人,揽住朱秀肩头,咬牙低喝道:“你小子不好好当中书侍郎,跑来殿前司作何?”

    群臣咋舌,天子开始大力重用和培养青壮一代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范质无奈,只能随众臣一起山呼万岁。

    王著战战兢兢地拜谢,满头大汗,朱秀站在他不远处,能感受到这家伙此刻有多紧张。

    否则以他的资历,早就能加同平章事衔,成为宰相之一。

    所有人面面相觑,相互打听,踮起脚尖朝前张望。

    王溥兼任礼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每个人都在心里琢磨着殿前司五大高阶统帅的人选安排。

    虽然想想,以朱秀的能耐和柴荣对他的宠信,进入殿前司担任要职也正常,可赵匡胤心里还是有些不爽。

    眼看有不少朝臣有意见,柴荣淡淡道:“朕要的是能干事、干实事之人才,名声多为累赘,不要也罢!朕意已决,众卿莫要多言!退朝之后,几位宰相、殿前司诸将、六部尚书侍郎、两位枢密使到后阁见朕!”

    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阶位,还要排在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之后,位列整个禁军体系第三。

    “哈哈~小弟看赵大哥气势汹汹,像是来兴师问罪,可不得小心些!”朱秀道。

    很快,柴荣又抛下一记重磅,今年开恩科取士,由翰林学士王著牵头,会同礼部吏部主办。

    “朱副使留步!”

    无数目光朝朱秀投去,夹带羡慕、嫉妒、钦佩、仰慕诸多情绪。

    接下来,又是一番人事变动。

    多年来,魏仁浦最让人诟病之处,就是他从未参加过科考,只是以先帝幕僚的身份成为高官。

    以两位老帅的高龄,自然不可能再度出仕执掌兵权,这次加官也是荣誉和象征意义为主。

    “魏枢密先请!”朱秀和赵匡胤拱手拜别。

    赵匡胤!

    朱秀能感觉到,赵匡胤的目光里充满疑惑,似乎想不明白,为何朱秀也会进入殿前司,阶位还稳压他一头?

    自从河东回到开封,赵匡胤的日子却不好过。

    这道制诰,可以说是今年最重磅的诏令,事关大周禁军改制重建,军国重事,干系重大!

    “哼!~好歹你小子叫我一声赵大哥,之前事事被你比下去,本想着在殿前司大展拳脚,叫你小子心服口服,不曾想折腾来折腾去,咱俩又在一起共事!

    最可气的是,你小子是副都指挥使,职务压我一头!

    哥哥我有什么事,还得找你批复!

    我这做哥哥的,当真觉得没面子!”赵匡胤郁闷又不服气地嘀咕。

    一家子老弱病残,够赵匡胤忙活一阵子了。

    朱秀升任中书侍郎还不到半个月,就突然调职成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许多朝臣对此大感惊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