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人事大变动-《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2/3)页
朱秀对众人纷纷报以微笑,颔首致意。
朱秀跟随群臣一起山呼,饶是心里有所准备,真到了郑仁诲宣读他的名字时,还是难掩心中激动。
这王著究竟是何许人物?竟然一来就成为主持科考的重臣?
朱秀干笑道:“赵大哥说笑了,职务变动岂是小弟能做主的?一切还不都是听从陛下旨意?”
万年打酱油的陶谷难得的成为中书侍郎,搭档王溥负责中书省事务。
末尾,有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字引起朝臣注意。
先是母亲病重,然后是刚刚产子不久的发妻贺氏也病重,生下的儿子赵德昭听闻身子弱,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
赵匡胤气愤地摁住他肩头:“你小子少装糊涂!我听说,陛下已经定下南北攻略大计,最早明年就会开始向南用兵。
朱秀转头看他:“赵都虞候有何指教?”
陶谷老头倒是泰然处之,大声叩首谢恩,毫不理会一众朝臣对他指指点点。
扈彦珂也是六十八的高龄,之前仕途一直在镇州,常年担任镇国军节度使,镇守河北前线。
本该是几位大学士和礼部的差事,被半路杀出的王著抢了去,怎么能不叫人恼火?
历任三司使都有加同平章事衔的先例,这次也不意外。
枢密副使魏仁浦升任枢密使。
满朝皆知自先帝时代起,就对陶谷此人不喜,没想到这次竟然能调任中书侍郎,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劲爆消息,惹来群臣一阵窃窃私议。
两位老帅都是军中的柱石重臣,这次借着殿前司成立,分别担任副都点检和都指挥使,也是柴荣借此向诸多元老宿将表达敬重之意。
而且制诰里讲明,殿前司都点检阶位在诸禁军都指挥使之上,乃名副其实的武臣第一,也就是说,殿前司的实际地位高于侍卫司。
之后在后阁召见的都是重臣,部堂主官,其余朝臣尽皆散去。
忽地,他敏锐捕捉到一道不同寻常的目光,似惊讶、似警惕,暗藏争锋之意!
朱秀心有所感,稍稍侧头望去,在人群里和那道目光的主人对视。
朱秀干咳一声,四处看看,拱拱手小声道:“既然赵大哥猜中,小弟也就不隐瞒了!不错,小弟的确想往军中发展,来年的淮南战事,小弟说什么也要分一杯羹!
以领严州刺史赵匡胤为殿前都虞候,以铁骑军都指挥使、令和州刺史韩令坤为副都虞候!’
朱秀讪笑道:“赵大哥是都虞候,我是副都指挥使,名义上阶位稍高些,但各有权责侧重,大体上你我两不相干!”
也是在柴荣继位后,升任西京留守,目前在洛阳养老。
群臣更是哗然,几位头顶大学士光环的朝臣颇为恼火。
范质乃宰相之尊,他一说话,王著更是紧张,不停吞咽口水。
最糟心的是,贺氏生的儿子,第一个赵德秀已经夭亡,次子赵德昭又是个药罐子,能不能活命还得看天意。
众人恍然,原来他就是王著。
范质突然站出来高声道:“陛下,王著名声不显,担任科考座师恐怕不妥?”
副都点检白文珂、都指挥使扈彦珂都是从龙元老,军中名望颇高的老一辈将领。
殿前司的主要权力,将分别由张永德、朱秀、赵匡胤、韩令坤四人掌握。
澶州节度判官王著,升任翰林学士。
王著是谁,众人从未听说过。
朱秀和魏仁浦一路说着话,朝后阁赶去,赵匡胤追上前叫住。
不少钦羡朱秀文采之人暗道可惜,在他们看来,朱秀满腹才学,弃笔从戎简直是暴殄天物。
一朝天子一朝臣,殿前司成立,四大青壮派代表上台,意味着属于显德天子柴荣的时代,彻底到来了。
白文珂之前在河中任节度使,因为年老多病,回开封养老,柴荣继位后晋爵晋国公,如今已是八十高龄,致仕在家养老。
这个消息朱秀之前倒是不知,想来应该是柴荣临时起意。
魏仁浦的用途多在幕后,为郭威出谋划策,所以表面看起来也没多少军功。
赵匡胤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两撇微微上翘的黑须贴在上嘴唇,笑时连同面皮一起发颤。
张永德是先帝驸马,与陛下情同手足,妻子寿安公主刚刚进封晋国长公主,如今坐上殿前都点检高位,名副其实的当朝第一人,手握禁军大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