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议和告吹-《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朱秀笑了笑,瞟过那群南国官员,毫不掩饰轻蔑之意,迈步进了御帐。

    “匆匆数载弹指而过,文才还是这般风流倜傥!李某却是苍老了许多,和文才一比犹如两代人。”李德明感喟道。

    朱秀忙道:“南唐使团里,枢密承旨李德明才堪大用,他是乾祐二年的科举状元,还是江南名士韩熙载的高徒,当年臣在江宁时与他颇有交情。”

    朱秀追出营帐大喊道:“德明兄,我主陛下欣赏兄之才华,若是在江宁失意,大可以来投开封!你我共事明主,匡扶天下,岂不快哉?”

    御帐内,还没等朱秀叩首行礼,柴荣大踏步上前将他搀扶起,用力拍打他的双臂,上下打量:“你小子,又精壮了不少,不错!不错!有几分儒帅风范!”

    想来是他之前觐见柴荣时,态度倨傲出言不逊,惹怒了大周皇帝。

    “诶~德明兄言重了!你为官这几年,淮南之地传遍美名,说伱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凡到一处,治下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就连我在宿州也听过两地商贾对你大加称颂!”朱秀笑道。

    朱秀早就防着他这一招,眼疾手快拽住他胳膊,没有让他跪倒下去。

    命舒州刺史朱元增援泸州、和州。

    朱秀也感到惊讶,濠州唐军的抵抗比他预想的还要激烈。

    “你!~”李德明瞪大眼,又是恼怒又是无奈。

    柴荣点点头,没有问太细,只道:“既然你有把握,放开手脚去做,若能招降李德明,朕一定大加重用!

    对了,孙晟也不错,年纪大了些,若是能一并招降,朕算你大功一件!”

    柴荣笑道:“朕也觉得奇怪,这一年多来,朕三餐稳定,饭量也不小,除了夜里难以入睡,倒也没有其他毛病,怎么这身子还日渐消瘦下去。”

    商谈了会淮南战事,柴荣叹口气道:“皇后病重,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朕打算下月初返回开封,本想让你随驾返京,可江宁朝廷反复在战与和之间摇摆,朕担心东线周军无人节制,被唐军找到反攻机会,影响整体战局,所以,只能让你留下。”

    朱秀从怀里取出一份绢丝帛书,是柴荣亲笔所写加盖宝玺的密诏。

    朱秀默默点头,郑重道:“请陛下放心,有臣坐镇,定不让唐军有任何反扑机会!”

    柴荣又笑道:“明日朕会召见南唐使团,到时候你作为我朝代表和他们谈,拖的越久越好。李璟耍小聪明,朕也不会手软,各军兵马按照计划进军,边谈边打。”

    李德明苦笑摇头:“文才过誉了。”

    朱秀拨亮灯火,搬来两个马扎招呼他坐下。

    朱秀唉声叹气:“不拿下淮南十四州,我主不会退兵。”

    朱秀忙下拜行礼:“臣叩谢陛下隆恩!”

    这种摇尾乞怜的感觉,让人倍感耻辱,却又不得不忍受。

    李德明没有理会他,脚步匆匆而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下。

    孙晟叹口气:“不管怎么说,既然你我身负议和重任,但凡有一线希望都要拼尽全力一试!”

    石守信一挥手,上百个精壮的内殿直禁兵把御帐围拢,一个个目透杀气,惊得南唐官员胆寒不已。

    “呵呵,我倒听说那朱秀当年南下寻亲,本来有希望留下为我朝效力,只可惜太子殿下.嗐~不说了不说了!”

    傍晚时,柴荣留朱秀在御帐内一同用膳,直到夜里,朱秀才离开御帐,返回自己的营帐。

    朱秀揖礼道:“孙老相公,德明兄,请恕我失陪,等晚些时候再叙旧不迟!”

    柴荣接过看了几眼,又塞回他手里:“你暂且收好,等淮南战事结束,回京再还给朕不迟。”

    君臣分坐,柴荣紧接着问道。

    进了大帐,史向文早就趴在榻上呼呼大睡,呼噜声震天。

    柴荣高兴道:“若果真如此,你和韩令坤当记一大功!”

    有这份诏书在手,一旦公诸于众,他就能名正言顺提调淮南淮北一切军政大权,堪称江淮之地的无冕之王。

    李德明深吸口气,很是失望地深深看了眼朱秀:“既如此,你我往后不必再叙朋友之谊,当各为其主,各凭本事!”

    朱秀苦笑道:“孙晟是南唐元老,早年追随李昪起事,在江南根深蒂固,只怕不会轻易投降。”

    命静江军节度使林仁肇率水路兵马增援寿州。

    南唐一面派遣使团求和,一面紧急调遣兵马全面反攻。

    柴荣接到传报大怒,以江宁朝廷反复欺诈为由,扣押孙晟,驱逐李德明,周唐二次议和彻底告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