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胡杨悲啸》


    第(2/3)页

    温师爷收回拳脚,冷声道:“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下千面佛马金海。得罪师爷了。”

    温师爷想起来了。胡杨台参将薛大鹏曾经提到过这个人。

    “你是薛参将账下的游击官马金海?”

    “那是我在军中的官职。”马金海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其实,我是大明朝东厂千户,负责胡杨台的事务。”

    “你约我至此,到底有何事?”

    “请师爷去见一个人。”

    “何人?”

    “北京城来的。”

    温师爷心中大惊,表面上镇定自如,依旧语气冷冷地问:“皇城的大人找草民,有何贵干?”

    “我只负责邀请师爷。”

    沉思片刻,温师爷哈哈大笑道:“好,带我去见北京城的大人。”

    龙潭谷内终年弥漫着薄薄一层雾气,如流纱似清云,轻盈漂浮,时浮时沉,且聚且散,变化多端。

    有诗曰,千古洪鸣破红尘,古来旧物岂如新?溪谷龙王皆何在?唯有绝章留后人。

    洞前胡杨林立,奇石嶙峋,洞内火把高照,神秘莫测。

    洞内只有两个人。

    一人负手面壁,嗓音尖细,说:“闻天知闻大人乃大明一代忠烈,万人敬仰。他的儿子闻理君却为了区区个人私仇,置民族大义于脑后,竟然私通满清,背叛朝廷,做出有辱先人祖宗的事。”

    温师爷异常冷静,甚至目含一丝冷笑,紧盯着说话的东厂太监。尽管那是一个忽明忽暗,摇晃不定的背影。

    个人私仇?名族大义?

    温师爷心中冷笑不已,你们这些秦时赵高,汉时张让,明万历时魏忠贤一类的阉宦,也配谈论名族大义?

    可笑之至,可怜之至。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长达28年未曾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习惯称之为泰昌帝。

    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精神抖擞,毫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都很正常,没有任何疾病的症象。紧接着,泰昌帝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边关将士,罢免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运转中枢,雷厉风行,颇有一番作为,令朝野感动,大明有希望了。

    万历朝饱受倾轧排挤的闻天知,被泰昌帝慧眼简拔于地方,委任其为吏部给事中。闻天知感恩戴德,誓死效忠于泰昌帝。就在他连连上书弹劾政敌,准备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之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身负大明中兴之重任的泰昌帝,登基仅仅一个月就因病而莫名其妙的驾崩了,留下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明末年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

    闻听死讯,大明王朝吏部给事中闻天知如雷轰顶,如丧考妣,伤心欲绝。

    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为泰昌帝讨个说法。

    于是,他利用吏部给事中的身份和职权,或明或暗,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

    “闻理君为何不说话?”

    “草民无话可说。”

    “我所说之事都属实?”

    “公公已经全知道了,何必再问?”

    “你不怕本公公带你去北京东厂?”

    “怕有何用?”

    背影忽地转过身,放声大笑,“好,说得好。不愧是先烈闻大人的亲儿子。”

    温师爷借着火把,细看来人。

    这是一张貌如美妇,白嫩光滑,保养得极好的脸。

    “我想和胡杨台师爷做一笔交易。”

    通过深夜衙门飞镖传信,上方台马金海武功测试,石洞对话等一系列事情,提督大明东厂的杜公公,已经清楚了眼前这个改姓换名的胡杨台温师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