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有了徐光启的加入,不论是农业考试的命题,还是老师的招聘,陈元庆都轻松了许多。 主要这老哥,对技术的执拗,比他陈元庆还要更甚许多。 且他的眼里更容不得沙子! 一般的混子想蒙混过他? 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最让陈元庆振奋的是,徐光启对畜牧业、对兽医也有些研究,还很不弱。 毕竟农业畜牧不分家。 这也让陈元庆彻底踏实下来。 随后陈元庆便任命徐光启为此次招考的副主官! 与周煌、卢斌、王龙场他们,共同操持神州大学这两个学科的诸多事务。 而随着徐光启的加入,这个团队也迅速组建起来。 两天之后。 他们便是确定了方案,将招考定在了十日之后的十一月十一日。 而这些空余时间里,陈元庆也选拔好了聚义军中进入神州大学这两个学科的种子。 大概七八百人。 他们也需要通过考试后,才能正式进入这两个学科学习。 这一点还在聚义军中引发了一点逆反情绪,毕竟,这些军中儿郎,都是根正苗红,怎还需考试的? 这不是看不起他们吗? 却是被陈元庆强势镇压下去! 原因并不复杂。 因为陈元庆深深明白,只有处在竞争环境,才能保持向上的动力! 否则! 那等糜烂速度怕是不可想象! 而这一点! 也包括军方! 包括最核心的军方人事问题! 虽说聚义军成军时间并不是太长,但截止到此时,军中其实已经有了诸多山头的苗头,且是山头林立。 正如那句名言: “X内无派,千奇百怪。” 即便有陈元庆他们二龙山的老骨架镇着,但各军以同乡,同僚,同出身等各种共同点,已经形成了诸多小团体。 正如后世说的‘三大铁’,没什么比‘一起扛过枪’更铁的交情了。 那是真的能把后背给战友的。 而这帮人,多半都是少壮派,其中更是不乏战争鼓吹者。 因为聚义军的向上路径非常清晰! 只要战争,取得战功,就是升迁最扎实的渠道! 这些汉子们,一个比一个火力更旺盛,操练也是一个比一个卖命,谁又能服谁呢? 陈元庆此时只是去引导他们,并没有贸然动作。 说白了。 聚义军只有处在这种状态,才能保持更旺盛的斗志与战力! 有这帮少壮派在这里顶着,真遇到战事,你主将想退都不好退! 至于未来这种情况会出问题,甚至不受控制,陈元庆却并不担心! 他早有筹谋。 解决这个情况并不复杂,后世有着清晰的经验,那便是参谋制,练兵权与指挥权分离。 但现在这个阶段,还远不到实施参谋指的时候。 主要很多事情都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