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仕途抉择-《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张元徽朝朕御驾冲击,朕就朝刘崇中军腹地冲击.
朕冲的太快,以至于张永德还没反应过来,朕回头一看,身边亲卫竟然不足五十,那一刻,朕当真有种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万幸的是内殿直都虞候石守信率军追上朕,张永德、赵匡胤等人也拍马杀到,御前骑军整列队形,随朕冲击刘崇阵地之后,使得北汉军自乱阵脚!
后来朱秀和刘词及时赶到,耶律敌禄见我军有后援,干脆直接抛下刘崇逃往雕黄岭,我军趁势反扑,杀得北汉兵落荒而逃.”
柴荣兴致勃勃地笑道。
朱秀赶紧起身拜谢:“臣叩谢陛下隆恩!”
柴荣颇为满意地点点头,朱秀最让他放心和欣赏的一点,就是懂分寸知进退,更不会仗着皇亲身份和宠信作威作福。
“赵匡胤此人对仕途颇有野心,但也确实忠勇可嘉!朕若能用好他,将来的统一大业,必定是如虎添翼!”柴荣道。
朱秀佯装沉思,柴荣也不催促,笑吟吟地喝茶等着他考虑。
孰轻孰重,就看如何权衡了。
先帝为后辈子弟早早定下字辈,柴荣之后自然是宗字辈毋庸置疑,取一训字也在意料之中。
王溥还加同平章事衔,位列宰相。
朱秀脸色一苦,无奈道:“让陛下见笑了。”
长案一端,符金环姐妹低声说话,但其实,符金环心思全都放在朱秀身上,侧着耳朵仔细倾听。
柴荣揽着妻儿,笑道:“还在考虑当中,皇后可以建议?”
紧接着朕听见赵匡胤怒吼:‘陛下尚且死战,我等将士又如何能惜身?诸位同袍,随我死战!’
符金盏提醒道:“殿前司成立,禁军大改,涉及军权划拨,不可全出自一人之手,陛下还得通盘考量。”
符金盏能觉察到丈夫身体轻轻发颤,皇帝终究也是肉体凡胎,难免受情绪左右,生死关头的害怕是无法避免的。
柴荣笑道:“冯道辞世,朕今后不打算在朝廷置中书令,只当作加恩头衔,用中书侍郎实际掌理政务,所以你肩头的担子可不轻!”
符金盏道:“整顿禁军是朝廷大事,臣妾不便过问。只是事关重大,又关乎兵权,万望陛下考虑周全。”
柴荣含笑点头,朱秀这番态度,让人无可挑剔。
殿前司负责统兵,出入军营劳累不说,还要时常征战在外,不如留在中枢轻松,权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自从冯道病故,朝廷又对一连串藩镇节度使加中书令头衔,就预示着今后在显德朝,中书令一职可能不复存在,只当做加恩头衔,赏赐给有功重臣。
柴荣话中意思很明显,中书侍郎和殿前司只能二选一,不是怕朱秀能力不足,而是确实忙不过来,难以兼顾两头。
他这一嗓子犹如奔雷,朕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声吼,不光提振我军士气,也震慑住北汉兵。
柴荣笑道:“不是还有你妹夫,朕的好连襟朱秀?就让他二人主导此事吧!”
各支兵马号令不齐,兵员素质差距过大,殿前亲军和侍卫司职权不清,统辖混乱。
朱秀忙朝符金盏揖礼,诚恳道:“陛下擢升已是无上荣耀,臣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皇后娘娘照顾微臣,臣感激不尽!只是朝廷自有法度,不可因私情废置!”
突然间,朕听见后方传来怒喝声,是那名叫马仁瑀的年轻都头,他吼叫些什么朕当时没听清,后来才知,他是在怒斥那些逃窜的禁军兵士。
朱秀升任中书侍郎,如果一直任职下去,过不了几年或许就能进入宰相班列。
符金盏笑道:“原来陛下让朱秀进殿前司,是要他搭档赵匡胤,负责整改禁军。”
巴公原大战让他记忆犹新,可想而知当时情形有多么险恶可怕。
“不过中书侍郎你还是先兼着,等这次百官献策大考之后,再简拔人才接替。”柴荣道。
柴荣微笑道:“此事先不要走漏风声,朕还要召集枢密院和兵部臣子商讨,听听他们的意见。
无论如何,军司衙门掌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兵部掌将领任职的基本构建不会变。”
符金盏笑道:“兵权一分为三,也就不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夫妻俩亲昵说话,怀中婴孩睡梦正香,不知不觉就到了夜深人静之际.
(本章完)
第(3/3)页